1984年,佳世達前身「明碁電腦」成立,初期以生產CRT顯示器為核心業務,並於1996年於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此時期關鍵成長動能包括:
此階段的產業環境映射台灣「電子五哥」崛起浪潮,佳世達憑藉規模化生產效率與關鍵零組件投資(如友達面板),在「傳統製造→科技代工」轉型中站穩腳步。
2001年,明基集團分拆品牌與代工業務,佳世達專注ODM/EMS代工,卻因2005年收購西門子手機部門慘虧270億新台幣而陷入低谷。此階段的關鍵轉折包括:
此時期產業環境遭遇金融海嘯與中國代工崛起雙重衝擊,佳世達透過全球化佈局(中國蘇州、墨西哥設廠)與跨領域產品擴張(醫療電子、車用電子)分散風險,為後續轉型埋下伏筆。
2014年陳其宏接任董座後,啟動「聯盟式併購」策略,十年內收購近80家企業,將營運重心從「代工紅海」轉向「高價值解決方案」:
財務數據對比顯示轉型成效:
此階段產業變革映射「代工微利化→解決方案價值化」趨勢,佳世達以長期持有策略培育新事業,並透過「全球化產能+在地化服務」(如東南亞製造、歐美研發中心)強化抗風險能力。
2025年,佳世達宣佈加碼AI與低空經濟投資,其戰略佈局可從三維度解構:
1. AI賦能製造升級
2. 低空經濟生態系
3. 供應鏈韌性強化
產業變革映射層面,此佈局呼應「AI普及化+低空法規鬆綁」雙重趨勢,佳世達從「被動代工」轉型為「主動定義場景」,其「全球化佈局×技術護城河×跨領域整合」模式,正重塑電子製造業價值鏈。
(1984-2025關鍵節點與戰略轉折)
| 時期 | 關鍵事件 | 財務/產業意義 |
|------------|--------------------------------------------------------------------------|--------------------------------------------|
| 1984 | 明碁電腦成立,生產CRT顯示器 | 切入PC週邊製造浪潮 |
| 1996 | 台灣上市,資本額擴增至新台幣50億元 | 取得規模化擴張資金 |
| 1997 | 投資友達光電,跨入LCD面板 | 奠定垂直整合基礎 |
| 2001 | 分拆品牌與代工,更名「佳世達科技」 | 聚焦代工核心能力 |
| 2005 | 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失利,年虧損270億 | 觸發營運模式全面檢討 |
| 2007 | 啟動醫療事業,收購三豐醫療 | 開啟高毛利轉型序幕 |
| 2014 | 陳其宏接任董座,啟動「聯合艦隊」併購策略 | EPS複合成長率跳升至18% |
| 2020 | 越南廠投產,響應「中國+1」供應鏈分散 | 關稅規避效益顯現 |
| 2024 | 擴增AIoT與低空經濟投資,越南/墨西哥產能翻倍 | 毛利率突破15% |
| 2025 | 切入無人機航管系統,全球市佔率目標15% | 定義第二成長曲線 |
(字數:3,150字)
註:數據與策略綜整自財報公告、產業分析報告及企業併購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