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元指數強勢回升
2025年3月以來,美元指數(DXY)受聯準會政策預期與避險需求推動,單日漲幅達0.41%,收於103.848。此波上漲反映市場對美國經濟韌性的重新評估,包括失業率維持低位(4.0%)、零售銷售數據短暫回調後趨穩,以及通脹黏性高於預期。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近期表態強調「不急於降息」,進一步強化美元資產吸引力,促使資金從歐元、日元等非美貨幣回流美元。
2. 主要貨幣對分化加劇
3. 市場波動性攀升
地緣政治風險(俄烏衝突、中美關稅政策)與央行政策不確定性,導致外匯市場隱含波動率(VIX)升至年內高點。交易員普遍反映「交易難度上升」,需應對突發事件驅動的價格跳空風險。
1. 聯準會政策路徑主導短期行情
聯準會3月會議維持利率不變,但點陣圖顯示2025年降息次數從4次縮減至2次,強化「Higher for Longer」預期。市場定價顯示,6月降息概率已從70%降至45%,美元短端利率(2年期美債收益率)回升至4.8%,利差優勢支撐美元。
2. 全球經濟分化與避險需求
美國GDP增速(2025年Q1預估2.5%)顯著高於歐元區(0.1%)與日本(0.7%),「美國例外論」推動資金配置美元資產。同時,中國經濟復甦放緩(2月外貿順差收窄至290億美元)削弱商品貨幣(澳元、加元)表現。
3. 地緣政治與政策干預風險
4月2日美國關稅政策宣布窗口臨近,市場擔憂特朗普重啟「貿易戰」可能衝擊新興市場匯率。歷史經驗顯示,2018年關稅政策曾導致美元指數下跌10%,當前美元多頭持倉過度擁擠,若政策轉向可能觸發獲利了結。
1. 趨勢追蹤策略
2. 事件驅動策略
3. 風險控制要點
1. 美元指數高位震盪
上半年美元指數預計在100-107區間波動,聯準會政策轉向時點(可能推遲至Q4)將成拐點信號。技術面若突破105.0,將打開向107.0的上行空間;若跌破100.0,則可能開啟長期修正。
2. 貨幣政策分歧收斂
歐央行、英國央行下半年可能跟進聯準會啟動降息,利差因素對美元的支撐邊際減弱。投資者可關注「政策趨同交易」,例如做多歐元兌瑞郎(EUR/CHF)等交叉盤。
3. 新興市場分化加劇
東南亞貨幣(泰銖、馬來西亞令吉)受益於產業鏈轉移與外資流入,具備結構性升值潛力;而拉美貨幣(墨西哥披索、阿根廷比索)受制於債務風險與政治不確定性,需謹慎配置。
當前美金外匯市場正處於「高波動、高分化」的週期性階段,投資者需緊盯聯準會政策路徑、地緣政治風險與經濟數據邊際變化。建議採用「趨勢追蹤+事件套利」的複合策略,並透過嚴格的風險管理框架(倉位控制、分散對沖)應對市場不確定性。歷史經驗表明,外匯市場的超額收益往往來自於對政策轉折點的敏銳捕捉與逆向佈局,2025年下半年可能提供此類戰略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