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半導體產業正式步入景氣上行週期,根據中金研究報告,消費電子與AI算力需求成為雙引擎,全球半導體銷售額於第二季同比增長27%,存儲晶片漲價趨勢延續至下半年。台積電作為全球晶圓代工市佔率逾55%的龍頭,其先進製程(3奈米量產、2奈米研發)直接受惠於AI伺服器、高效能運算(HPC)及車用晶片訂單爆發。
從歷史數據對比,台積電在2019-2023年奧運週期中,因智慧裝置與數據傳輸需求提升,營收複合成長率達18%,而2024年巴黎奧運帶動的5G基建與穿戴裝置換機潮,預期將使相關供應鏈業績增幅突破20%。外資報告指出,台積電2024年資本支出維持320-360億美元高檔,反映其對長期技術領先與產能擴張的堅定佈局。
從核心財務指標觀察,台積電2024年上半年EPS為12.8元(新台幣,下同),較去年同期成長14%,ROE維持在25%-28%的頂尖水準,展現其「高資本投入→技術溢價→獲利反饋」的良性循環。相較於同業,其本益比(PE)約23倍,低於美國半導體巨頭如英偉達(PE 35倍),估值具吸引力。
值得關注的是,台積電研發支出佔營收比重攀升至8.5%,高於行業平均5.2%,此舉不僅鞏固其在EUV微影技術與封裝(如CoWoS)的優勢,更為AI與量子運算等次世代需求預作準備。外資目標價中位數落在880-950元區間,隱含逾20%上行空間,主要基於以下假設:
1. 先進製程訂單黏著度:蘋果、輝達、AMD等大客戶3奈米訂單占比突破40%
2. 地緣風險緩解:美國補貼落地與日本熊本廠產能開出,分散地緣政治風險
3. 股息政策穩健:配息率70%以上,符合長期投資者對現金流需求
半導體產業復甦已從設計端擴散至設備與材料環節(見圖1):
```
半導體設備(刻蝕/薄膜沉積)→ 晶圓製造(台積電/三星)→ 封測(日月光)→ 終端應用(AI伺服器/車用電子)
```
根據銀河證券分析,2024年中國半導體設備進口金額同比增長51.5%,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等本土設備商訂單能見度延長至2025年,間接驗證台積電擴產動能。AI算力需求推升CoWoS封裝產能,日月光投控(3711)與台積電合作開發的2.5D封裝技術,已獲亞馬雲與Google雲端訂單,形成「先進製程+封裝協同」的技術護城河。
面對2024年波動加劇的市場,投資人可採取「核心+衛星」策略:
核心部位(60%-70%):
衛星部位(30%-40%):
需警惕三大風險:
1. 美國出口管制升級可能影響高階製程設備取得
2. 消費電子復甦若低於預期,將拖累7奈米以下產能利用率
3. 新台幣升值壓縮毛利率(每升值1%影響EPS約0.5元)
| 企業名稱 | 股票代號 | 2024H1營收成長率 | EPS(元) | 本益比(PE) | 外資目標價(元) |
|----------------|----------|-------------------|-----------|--------------|------------------|
| 台積電 | 2330 | 14% | 12.8 | 23.5 | 880-950 |
| 日月光投控 | 3711 | 18% | 4.2 | 15.8 | 160-180 |
| 中砂 | 1560 | 22% | 5.6 | 18.3 | 320-350 |
| 聯發科 | 2454 | 9% | 25.4 | 19.1 | 1,200-1,300 |
| 北方華創(A股)| 002371 | 37% | 3.8 | 50.3 | 450-480(人民幣)|
_註:數據整合自台灣證交所公告、Google Finance即時報價及外資報告_
2024年半導體產業的「量價齊揚」格局,為台積電提供絕佳營運槓桿。觀察MSCI全球半導體指數,其成分股平均ROE已從2023年的15%回升至20%,而台積電的技術話語權與定價能力,使其在產業波動中更具韌性。投資人可透過定期追蹤晶圓廠資本支出、AI晶片設計定案(tape-out)數量,以及存儲晶片合約價走勢,動態調整持股水位。